Oops! 您現在看到的是農行網站手機版,全屏展開, PC版更舒適哦!
 
 

您現在的位置: 三農服務 > 三農資訊 > 業界動態

“勸耕貸”的支農新模式創新農業信貸擔保助力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

  “勸耕貸”是安徽農擔在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領域的全國首創,具有顯著的政策指向性、精準性和實效性,是實現國家財政金融政策由激勵性轉向功能性、覆蓋性轉向環節性的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的成果。“勸耕貸”鼓勵農耕,體現了政府導向和政策屬性;提倡強基固本,傳承了農耕文化的優良品質;創新擔保模式,體現了金融支農的特征;夯實誠信基礎,打造擔保品牌價值。

  近日,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農擔聯盟”)董事、安徽省擔保集團副總經理、安徽農業信貸擔保公司(以下簡稱“安徽農擔”)董事長葉斌受邀就安徽農業信貸擔保“勸耕貸”的探索與實踐作了專題報告。在農業擔保的實踐中,我國擔保機構創新出了多種產品。“勸耕貸”業務模式、工作機制、產品設計有何特色?其在服務“三農”方面有何可借鑒與推廣之處呢?

  “勸耕貸”助力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勸耕貸"是安徽農擔在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領域的全國首創,具有顯著的政策指向性、精準性和實效性,是實現國家財政金融政策由激勵性轉向功能性、覆蓋性轉向環節性的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的成果。”葉斌告訴記者,“勸耕貸”鼓勵農耕,體現了政府導向和政策屬性;提倡強基固本,傳承了農耕文化的優良品質;創新擔保模式,體現了金融支農的特征;夯實誠信基礎,打造擔保品牌價值。

  在傳統農村金融模式中,信貸產品單一化,抵押方式呆板化,服務理念陳舊化,無法滿足“三農”企業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需求,不僅難以形成金融“活水”澆灌“三農”企業,還給需求側積累了庫存增加、成本增加、短板增加等問題。葉斌介紹,為突破金融支農瓶頸,2016年4月,安徽農擔在國家農擔聯盟和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委員會的指導下,繞過以商業性業務盈利來維持政策性業務存續的誤區,拋開與商業銀行同質化作業的舊格局,摒棄壘大戶的老套路,以差異化思維邏輯,“咬定”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村實施“藍海”戰略,組合政銀擔各方資源和力量,探索構建了安徽農業信貸擔保模式——“勸耕貸”,打通了金融資源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最后一公里”。

  葉斌認為,“勸耕貸”的進一步推廣意義重大,將有力地促進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提高農業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農村家庭經營、集團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

  擔保機構支農服務機制創新

  在我國融資擔保行業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專門服務于某一領域或行業的專業擔保機構,比如科技擔保公司、文化產業擔保公司、農業擔保公司等,這些擔保機構專注自身所在行業,對行業整體情況的變動嗅覺敏銳,對行業分析深入而廣泛,具備掌握第一手行業信息的能力,設計的融資產品更符合行業特點,風控手段也更具有針對性。

  比如,“勸耕貸”就是一種支農服務的機制創新。據了解,“勸耕貸”具有申請條件簡單、操作方式靈活、綜合成本最低、操作流程標準化的特點,自今年4月27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面世,截至5月31日,已與8家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擔保授信額度達295億元,業務已在省內16個市縣相繼開展,共為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8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擔保貸款1.2億元,其中家庭農場69戶,占總體數量37.7%;農民專業合作社57戶,占總體數量31.1%;種糧大戶45戶,占總體數量24.6%;農業企業12戶,占總體數量6.6%。

  再以“農發通”項目為例,這是蘇州農業擔保聯合市財政局、市農辦、市農委和蘇州銀行推出的一種財政支農方式,目的是引導金融資本加大對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據介紹,經過2014年的產品宣傳推廣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作鋪墊,2015年“農發通”產品在政企銀擔的緊密合作下,業務量突飛猛進,當年新增過會項目179戶,過會項目金額5.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7.1%;新增放款項目140戶,放款金額4.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6%;在保余額3.96億元,比當年初凈增2.11億元。

  應該說,這些專業領域擔保機構推出的服務以及提供的技術優勢,是以“廣撒網”業務模式為主導的商業銀行所不具備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改善的。因此,一方面,擔保業呈現出細分趨勢,越來越多的擔保機構更注重專業化專營能力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強與服務專業領域擔保機構的合作也成為銀行有效控制客戶所在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手段。

  服務“三農”擔保將更有作為

  葉斌說,安徽農擔構建的是“資源聯手開發、信貸集合加工、風險共同管理、責任比例分擔”的農業信貸擔保模式,打造的是政銀擔“抱團”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工作機制,推廣的是“低成本、少環節、成批量、可持續”的支農信貸產品,其業務模式、工作機制、產品設計十分契合國家“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的政策方向。

  業內人士預計,今后隨著市場細分程度的加深,此類擔保機構的數量和作用也將進一步增加和顯現。可以看到,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建立由政府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化解農業農村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日前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銀監會組建的國家農擔聯盟在京成立,在國家層面組建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實體機構,為省級機構分險增信,構建起完整的專門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擔保、再擔保組織機構體系,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健全全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未來,作為金融服務體系之一的融資性擔保機構,通過發揮信用增級和資金引導的作用,研發具有針對性的擔保業務產品,搭建引導金融資源流向農村的新型農村融資平臺,能夠有效保障金融機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各方共同利益,緩解“三農”融資難題,是農村金融服務盡快有效發揮功效的重要保障。從這個角度來看,擔保機構對“三農”扶持的深化仍將有廣闊天地。

  

注:具體開辦的業務種類及辦理程序、辦理條件等以中國農業銀行當地分行有關規定為準。

中國農業銀行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49539號-1 | 京ICP備05049539號-5
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白名單可信應用 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白名單可信應用

分享至:

客服熱線:95599

中國農業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49539號-1  京ICP備05049539號-5